推荐的另一本书《论语今读》,也是注译《论语》的,这本书是当代哲学家李泽厚先生的著作。
《论语》用当代的话说,就是孔子及弟子的“对话集”,它产生于春秋时期,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,全书20篇,首创语录体。它较为集中的反映了孔子的思想。南宋时,朱熹将它与《孟子》、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合编,为之“四书”。
《论语》内容十分广泛,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。是儒家学派经典之作。在“五四”前,约两千多年的历史中,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。《论语》与《易经》、《老子》共同成为中华民族的几部源头性经典典籍,它们不仅是道德、文化的重要载体,而且是古代圣哲修身明德,体道悟道,天人合一后的智慧结晶。
《论语》成书于战国初期,经秦始皇焚书坑儒后,到西汉仅有口头传授及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本子,几经历代学者注释整理,到南宋朱熹的《论语集注》成为了后代的经典之著。不过,对于当代人的阅读习惯,朱熹的《论语集注》繁体字,竖排版,可能会阅读不适,再加上《论语集注》成书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,尽管文字简明精锐,对当代人来说已成古文,恐读来不便,今推荐当代哲学家李泽厚先生的《论语今读》。此书,不仅有注释,还有译文,更有“记”即评论,横排版,简体字,读来方便,从一个哲学家的角度来评论解析,有一层新意在里面,读来另有一种意境。
特别赞同李泽厚先生关于译文中的一些观点:“一翻译成现代语言,虽然更明确,但也可能更狭隘更固定了”。“那些最常见也最重要的词汇、概念、范畴,偏偏最不好译,甚至不可能译,例如:“’君子‘、’小人’、’仁’、’义‘、’道’、’敬’、‘庄‘…等等等等,几乎没有一个现代词汇能够代替它们”。比如“君子”、“小人”,“一律不译”。我觉得这反而简洁,理解这类词要靠当时语境,《论语今读》译文读起来简洁明了,没有拖踏,赘述之嫌。《论语》注家上千,大家有兴趣,可读杨伯峻先生的《论语译注》、程树德先生的《论语集释》、杨树达先生的《论语疏证》、钱穆先生的《论语新解》等。
李泽厚,中国著名哲学家、教授,代表作品有《美的历程》、《中国近代思想史论》、《美学论集》、《批判哲学的批判》、《中国美学史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