情越太平洋
2017-04-19 | 点击量: | 作者:郝秀琴
兰朵约我去她家里,这是一套两室一厅的房间,室内整洁干净,客厅摆着一套法式沙发,颜色是深棕色的,墙角的小桌上放 一盆盛开的白菊花,正面墙上挂一幅油画,那是微笑的蒙娜丽莎,一看家里的情调,就知道兰朵是一个很有品位的女人。卧室里床罩枕头罩都是淡蓝色的,身子躺在 一片蓝色中,一定非常惬意,厚厚的海绵垫上下沉浮,定然有一种漂浮在海洋里的感觉,兰朵躺在这里,每天都在做着漂游太平洋的美梦。床头柜上摆着兰朵的一张 照片,眼睛含情脉脉,仪态万方,她的目光望着很远的地方,那里又是一片蓝色,是海洋还是天空?兰朵和我说,这张照片早就飞过了太平洋,美国人很赞赏她,说 他具有东方女性的魅力,这个评价还是很客观的,她是一个很有魅力的女人。她给我拿出两个很大的纸箱:“这里都是信,我想把它整理一下,以后翻起来看看也很 有意思。”她指着另一个纸箱说:“这里是英语磁带,这两年,我每天都在听着磁带背单词。现在,我去美国至少不会迷路,也认得男女厕所,认得饭店。”她边说 边哈哈大笑起来。
“兰朵,你真了不起,这把年龄还学会英语。”我吃惊地望着她,她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妇女,没有学历,文化也不是很 高,看外表,始终不能把她列入知识女性的行列,她也不是淑女和名门闺秀,可以看出她是经过了很大的努力,才把自己改变成现在这个样子,至少让人觉得她是一 个受过教育的女人,一个独立的单身贵族。如今她想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机会,实现自己的出国梦。
“这些信可不可以让我浏览一下?”
“让你来我家,其实就是想让你看看这些信,你看有没有一点价值?”
“你泛指的价值是什么?”
“你是作家,给我参考一下,如果有意义,我想把这些信整理成一本书。对方的来信都是婚介所给翻译的,翻译的文字水平很一般,但我的信都是原汁原味的东西。”她给我倒了一杯冰镇可乐,把那些信从纸箱里取出来让我一一阅读。
兰朵已经把信件按照时间、地点、人物分好了类,发往美国的多一些,英国的、加拿大的、澳大利亚的信要少一些,信的前 面都有一个楔子。信是打印出来的,楔子是用碳素笔写的,字迹很工整,楔子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写了在什么背景下,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的这封信,语言虽不是很精 练,但情感真实细腻,令人感动,一个孤独的灵魂在黑暗中自我喁喁倾诉。
我读着读着,眼睛渐渐噙满了泪水,眼前的兰朵开始让我刮目相看,这就是生活,也就是 文学,文学和生活永远是息息相关的,没有生活永远不会产生文学,也不会产生作家。
兰朵尽管不懂这些理论,但她的真实的情感就是这种理论的体现。谈到她的婚 姻问题,她很坦率地说,自从和丈夫离异后,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,发现女人最大的悲哀不是年龄的衰老,而是在生活中失去主动权。最初几年,有儿子和她在一 起,她没有感到孤独,但自从儿子离家出走后,她突然感到自己仿佛生活在一片黑暗里,孤独包围着她,她找不到冲破孤独的出口……有钱的时候,她过着悠闲的生 活,每天和朋友喝茶,跳舞,唱卡拉OK,但手里没了钱,朋友都远离了她,最后,儿子也从她身边走开,她几度绝望得想一死了之,但还是舍不下儿子,她像粘在 蛛网上的一只蝴蝶,翅膀被缚住了,无法再起飞,尤其到了夜晚,四面一片黑暗,自己一个人置身在这间房子里,空虚将她包围,她找不到要出去的门。后来,偶然 的机会,她走进了婚介所,这里又唤起她活下来的勇气,也萌发了走出去的想法,于是,开始学英语,为了写信方便还买了一部传真机,整整一个冬季,她几乎天天 沉浮在蓝色的海洋里,一封又一封写信,不厌其烦地背诵那些蝌蚪似的英文字母……一个美国人曾经不远万里来和她相会,但这个人可惜是个跛子,兰朵没看上,后来,又有一个英国的绅士也对她很热衷,但绅士有太太,只想和兰朵发生一段婚外恋情,兰朵更不可能答应。现在她投奔的是一个美籍华人,年龄比她大十几岁,在 美国唐人街开餐馆,以前的太太是一个日本女人已去世多年,他一直想找一个中国女人做太太。婚介所为他们搭起了桥,他对兰朵还是满意的。看来,一个人打定主 意要干一件事,迟早会成功。
兰朵以百折不挠的勇气一次又一次去冲击婚姻这座城堡,我被她这种精神所折服。我说这些信很有价值,如果编成书出版说不定还能一 下炒红,一个中国女人和外国男人的恋情史,或者是《情越太平洋》,干脆叫《两地书》也行。兰朵兴奋地说:“真的可以出书吗?”我说:“你的信写得很感人, 没有这种生活是写不出这种感觉的,你真实地写了一个害怕孤独想冲出孤独包围的女人,你也渴望生活,把生命中的最后一束火光 ,在太平洋彼岸点燃。”她说我不愧是作家,每一句话都是那么富有诗意。我说生活本身就很富有诗意,我们有时候是不会捕捉它,把许多美好的东西美好的情感都 白白流逝掉了,时间又是一块洗刷我们记忆的抹布,再美好的东西经过这块抹布的洗刷和擦抹,也会变得模糊不清,所以,你想让这些东西永远清晰地印在脑海里, 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如实地记下来。
我和兰朵聊了很久,好像是一对文学知己一样。天色已晚,我要回去,她说在出国之前,一定要把这些信整理出来,出书的 钱不成问题,这个费用美籍华人会给的,只要能出版就行。她要带着这本书去美国。看来女人的命运有一半是系在男人身上,这话千真万确。但我始终不能把这句话 体现于自己的实际生活中。其实,这是我一生悲哀和不幸的根源,没办法,在婚姻这座城堡面前,我没有兰朵的勇气和自信,始终生活在一个没有男人的世界里。
“兰朵,你真了不起,这把年龄还学会英语。”我吃惊地望着她,她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妇女,没有学历,文化也不是很 高,看外表,始终不能把她列入知识女性的行列,她也不是淑女和名门闺秀,可以看出她是经过了很大的努力,才把自己改变成现在这个样子,至少让人觉得她是一 个受过教育的女人,一个独立的单身贵族。如今她想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机会,实现自己的出国梦。
“这些信可不可以让我浏览一下?”
“让你来我家,其实就是想让你看看这些信,你看有没有一点价值?”
“你泛指的价值是什么?”
“你是作家,给我参考一下,如果有意义,我想把这些信整理成一本书。对方的来信都是婚介所给翻译的,翻译的文字水平很一般,但我的信都是原汁原味的东西。”她给我倒了一杯冰镇可乐,把那些信从纸箱里取出来让我一一阅读。
兰朵已经把信件按照时间、地点、人物分好了类,发往美国的多一些,英国的、加拿大的、澳大利亚的信要少一些,信的前 面都有一个楔子。信是打印出来的,楔子是用碳素笔写的,字迹很工整,楔子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写了在什么背景下,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的这封信,语言虽不是很精 练,但情感真实细腻,令人感动,一个孤独的灵魂在黑暗中自我喁喁倾诉。
我读着读着,眼睛渐渐噙满了泪水,眼前的兰朵开始让我刮目相看,这就是生活,也就是 文学,文学和生活永远是息息相关的,没有生活永远不会产生文学,也不会产生作家。
兰朵尽管不懂这些理论,但她的真实的情感就是这种理论的体现。谈到她的婚 姻问题,她很坦率地说,自从和丈夫离异后,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,发现女人最大的悲哀不是年龄的衰老,而是在生活中失去主动权。最初几年,有儿子和她在一 起,她没有感到孤独,但自从儿子离家出走后,她突然感到自己仿佛生活在一片黑暗里,孤独包围着她,她找不到冲破孤独的出口……有钱的时候,她过着悠闲的生 活,每天和朋友喝茶,跳舞,唱卡拉OK,但手里没了钱,朋友都远离了她,最后,儿子也从她身边走开,她几度绝望得想一死了之,但还是舍不下儿子,她像粘在 蛛网上的一只蝴蝶,翅膀被缚住了,无法再起飞,尤其到了夜晚,四面一片黑暗,自己一个人置身在这间房子里,空虚将她包围,她找不到要出去的门。后来,偶然 的机会,她走进了婚介所,这里又唤起她活下来的勇气,也萌发了走出去的想法,于是,开始学英语,为了写信方便还买了一部传真机,整整一个冬季,她几乎天天 沉浮在蓝色的海洋里,一封又一封写信,不厌其烦地背诵那些蝌蚪似的英文字母……一个美国人曾经不远万里来和她相会,但这个人可惜是个跛子,兰朵没看上,后来,又有一个英国的绅士也对她很热衷,但绅士有太太,只想和兰朵发生一段婚外恋情,兰朵更不可能答应。现在她投奔的是一个美籍华人,年龄比她大十几岁,在 美国唐人街开餐馆,以前的太太是一个日本女人已去世多年,他一直想找一个中国女人做太太。婚介所为他们搭起了桥,他对兰朵还是满意的。看来,一个人打定主 意要干一件事,迟早会成功。
兰朵以百折不挠的勇气一次又一次去冲击婚姻这座城堡,我被她这种精神所折服。我说这些信很有价值,如果编成书出版说不定还能一 下炒红,一个中国女人和外国男人的恋情史,或者是《情越太平洋》,干脆叫《两地书》也行。兰朵兴奋地说:“真的可以出书吗?”我说:“你的信写得很感人, 没有这种生活是写不出这种感觉的,你真实地写了一个害怕孤独想冲出孤独包围的女人,你也渴望生活,把生命中的最后一束火光 ,在太平洋彼岸点燃。”她说我不愧是作家,每一句话都是那么富有诗意。我说生活本身就很富有诗意,我们有时候是不会捕捉它,把许多美好的东西美好的情感都 白白流逝掉了,时间又是一块洗刷我们记忆的抹布,再美好的东西经过这块抹布的洗刷和擦抹,也会变得模糊不清,所以,你想让这些东西永远清晰地印在脑海里, 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如实地记下来。
我和兰朵聊了很久,好像是一对文学知己一样。天色已晚,我要回去,她说在出国之前,一定要把这些信整理出来,出书的 钱不成问题,这个费用美籍华人会给的,只要能出版就行。她要带着这本书去美国。看来女人的命运有一半是系在男人身上,这话千真万确。但我始终不能把这句话 体现于自己的实际生活中。其实,这是我一生悲哀和不幸的根源,没办法,在婚姻这座城堡面前,我没有兰朵的勇气和自信,始终生活在一个没有男人的世界里。
从兰朵家出来,我一个人向家里走去,所谓的家,就是一间很小的蜗居,而且还是租来的。在广州,除了这间房子,我现在 无处可去。我独自走在珠江边,眺望两岸闪着绿光的树木,隐匿在夜色里的群楼,一辆又一辆沿江奔跑的汽车,一艘又一艘漂在江面上的游轮,霓虹灯五彩缤纷,温 柔而朦胧的夜色中,珠江也是朦胧的,此刻,我仿佛走进一个朦胧的世界里……
上一篇:故乡的五月天 下一篇:把“家”打包在行囊里